在农村养猪怎么样?农村养猪赚钱吗?在农村发展养猪业,肯定是利大于弊,但也有很多问题要注意处理。在农村养猪如何,有哪些优势?
农村养猪业的发展,可以打破市场垄断,避免受制于人
农村养猪,无论是散养,还是规模养殖,中国农村幅广大,集腋成裘,其数量也是惊人的,对中国猪肉市场能起到以下作用:
1、抗风险能力
分散养殖相对于集中养殖,抗病、抗瘟能力增强,相当于大企业流水作业式饲料养殖,散养更具有免疫力,食物来源更接近天然,添加素更少。
2、抗垄断能力
如今的猪肉基本都在30元/斤左右,小两年过去了,生猪出栏率也大幅提升了,进口猪肉也大幅度增加了,但猪肉始终没有降下来,明显猪肉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垄断,这种垄断势必引起周边肉蛋类价格的提升,从而增加通胀的风险。
如果农村散养,一年后肯定会改变这种局面。
3、抗国际间受制于人的局面
特别是在猪瘟期间,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特别明显,从而反应出一些地方养殖政策出现了不符合当地民情的偏差。
农村养猪业的发展,对部分农民即节省了食物浪费,又增加了收入
农村的散养,一般是自家杂粮和购入饲料相结合,像农村吃剩下的饭菜,自家种植的杂粮如玉米、红芋等皆可以用作猪饲料,有些专家反对剩下的饭菜不能给猪吃,我感觉过于迂腐了,这些猪的食物来源,我感觉要比猪饲料来的更加健康。
从肉质上来讲,企业的饲料养殖的猪,和农村杂粮养殖的猪对比一下,就知道哪个肉更好吃。
现在的饲料养殖企业,追求其高效速重,而忽视其生命质量和免疫力。所以企业的养殖一边催肥催重,一边不断吃药避免生病,这些肉就是用化学的方法生成的肉类,没办法这是现代工业的路子,破坏了生命生长的规律,还叫做科学,唯利是图了。
从节省食物和增收来说,也符合农村的现实情况。吃剩下的饭菜喂猪节省了食物浪费,一年养上一头猪,年底也可以过个好年。
农村养猪业的发展要注重环保
对于农村的散养,一般不会产生大的环保问题,但也要按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,但环保部门的工作不能太过于僵化,要因地制宜,对于散养户不能门槛设置的过高,要有一个度。
但对于农村的规模养殖,环保问题就凸显了出来,养猪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一定要合理的处理,不能随便排放,以免对河沟水源造成污染。但避免一刀切,要创新合理的处理方法。
农村养猪碰到的问题
1、规模养殖需要投入场地建设等资金,一般人承担不起
前几年实行的禁养区(风景名胜区等6类特定地区),客观上保护了环境,保护了水源,但一些非6类地区对政策理解不到位,也搞起了甚至于扩大禁养范围,大量拆除了农民的养猪场等,现在要重新建设谈何容易。
2、散户养猪环保门槛高,风险大,经不起折腾
现在的政策鼓励农民养猪,积极性,并有土地、资金给予支持。
但对于散户来说有以下方面的限制和顾虑:
- 一是资金扶持养猪,对散户来说完全享受不到。散户们可能只能享受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生猪养殖用地,不需要耕地的占补平衡。所谓的资金扶持,只能面向于规模养殖,即使是规模养殖户来说,这笔钱拿到手要经过中间多少道过滤,只有天知道。
- 二是投入成本高,风险大。生猪崽价格过高,一头小猪崽价格都在1500元一头,加上其他场投资,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现在高运上投资,对未来不可预期,一旦遭到企业养猪业的狙击,损失惨重,又不能像种植粮食有个保护价格,这种市场行为,弱势群体玩不过资本企业的。
- 三是当生猪在一至两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,政策如何变化吃不稳,农民经不起折腾。
3、穷人吃肉富人养猪的奇怪现象
以前都是穷人散养猪的多,但现在不同了,穷人倒养不起猪了,反而是富人养猪的多,看起来,养猪不但是个技术活,还是个资金活了,没有那个金刚钻,就不能揽那个瓷器活了。
总之,农村养猪业的发展,肯定利大于弊,不然底层人真的吃不起肉了,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确实不少,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- 站长微信
- yqq8233
-
- 本站公众号
- 微赚云
-
评论